如何识别与管理现货交易投资法律风险
来源:原创 | 作者:李国楚 王青山 | 发布时间: 2016-08-24 | 5035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货交易,这个名词估计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简单来说,就如人们到市场上去买卖商品,不同的是现货交易都是大宗商品。今天,现货交易已经成为如同股市一般的投资方式,既然是投资,自然有亏有赚。但是,2014年“315晚会以来国内现货行业的分散式柜台交易模式就饱受争议。

一、不少现货交易平台涉嫌诈骗

根据目前所获悉的信息,从津贵所到北油所,从白银到原油,从庭外维权到诉讼,现货交易乱象丛生。

根据公安机关的通报,2014年以来,我国多地连续发生以现货、期货交易为名实施的诈骗案件,涉及25个省、区、市。因此公安部刑侦局牵头成立“320”专案组,专案打击此类犯罪。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公安部“320”专案行动打掉133个网络投资诈骗公司,而相对网上大量的金融诈骗平台,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20165月,绍兴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原油投资”诈骗案,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其中一位投资者程女士在平台的“老师”指导下,两个月内便亏损了180万元。

20166月,安徽省滁州市公安局南谯分局破获了一起特大现货交易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涉案区域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20余省市,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涉案400余人的特大诈骗案,仅有一名受害者报案。

二、现货交易平台骗术剖析

目前现货交易平台乱象丛生,为了使得投资者在投资现货交易中减少损失,非法现货交易平台惯用的骗术主要包括:

1.虚构身份,欺骗投资者

在已经破获的多起现货交易平台诈骗案件中,有许多犯罪嫌疑人利用虚构身份(单身美女、炒股专家等)这一手段骗取投资者信任,进而利用许诺高额利润等诈骗手段诱骗投资者从事现货交易。投资者在投入资金进行现货交易后,往往只能在一开始赚取少许利润,其后便是不停地亏损直至亏空。

2.收取名目繁多的交易费用

经过对相关现货交易平台诈骗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在现货交易中,往往需要缴纳高额的手续费(广州从事保险行业的奚先生被骗进行现货交易后在短短两小时内亏损38千余元,其中手续费高达11千余元),此外还有“隔夜费”等相关费用,只要投资者持仓过夜就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平台通过设置高额“隔夜费”的方式增加投资者长期操作的成本,促使其频繁短期操作,增加投资者交易亏损概率,以赚取更多费用。

3.交易平台分析师诱骗客户反向操作

现货交易相关诈骗案件中,许多投资者对于现货交易这一市场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因而在现货交易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投资者专业知识不足这一劣势,通过所谓专家、老师、分析师等身份指导投资者进行操作或者直接向投资者索要账号与密码代为操作。交易平台为投资者分配分析师,看似是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分析师往往指导投资者购买与行情预期走势相反的趋势,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

三、投资者筛选现货投资平台的注意事项

目前现货交易平台鱼龙混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投资者在选择现货交易平台时应当谨慎选择,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1.查阅现货交易平台相关政府批文

目前有不少现货交易平台伪造政府批文或仅取得现货交易的资格情况下违规从事期货交易。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向相关政府机关核实现货交易平台的批文。在此有一点提醒投资者需特别注意,目前没有任何一家现货交易平台有原油、成品油等相关产品的买卖资质。

2.查询平台是否有正规的第三方银行托管

现在许多现货投资平台声称资金由银行托管,但是并没有真正办理第三方托管,投资者的资金很轻易就会被挪用。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向银行进行核实,确认交易平台是否有正规的第三方银行托管。建议投资者与交易平台签订一份银行参与其中的三方存管协议,且应以书面方式签订,以保障自身的权利。

3.是否使用正规交易软件

非法现货交易平台往往会采用带有“后门”的交易软件,用以骗取投资者钱财。正规交易软件一般都带有模拟盘,投资者可据此考察软件是否存在恶意操作价格等行为。此外正规的交易系统应通过国家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认证。

4.客户是否独立操作

根据相关诈骗案例,不难看出,大部分存在诈骗行为的现货交易平台都有指导用户操作甚至代理用户进行操作的行为。然而正规交易平台在用户进行操作中不提供关于投资的操作建议,更不会出现代客操作等违规行为。建议投资者保管好自己的账户,不要将账号与密码交予所谓的分析师。

5.平台是否能提供合法合规经营的法律意见书

投资者可以要求现货交易平台提供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等证明文件以保证其具有合法资质。如果因平台违法经营等导致损失,投资者可向出具证明的单位索赔。

四、如何降低或者挽回在非法平台上的投资损失

(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相关案件中,现货交易平台已经涉嫌构成诈骗罪或非法经营罪,建议投资者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单个投资者报案不一定能引起公安机关重视,但报案的人多了,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报案理由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为何涉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非法现货交易平台假称资金由第三方银行托管,骗取客户信任。在客户将资金转入所谓的“第三方托管账户”之后,相应资金便直接进入交易平台的账户或交易平台控制人个人的账户中。此后,平台通过后台操纵相关交易软件、分析师指导投资者做反向交易、分析师代客操作等行为使得客户不断亏损,从而将其非法挪用的资金转变为“合法占有

现货交易平台诱骗投资者交易,并通过操纵交易数据进行虚假交易,骗取投资者财产。这一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罪构成特征。

2.为何涉嫌非法经营罪

根据《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4号)第三条、第五条之规定与《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第三条、第五条之规定,任何从事原油、成品油仓储、批发、销售的企业,包括在各种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内从事原油、成品油仓储、批发、销售的买卖双方,均须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条件,取得商务部门的经营许可。但根据商务部714日发布的《商务部关于申请公开部分企业原油、成品油仓储、批发、销售经营资质信息的统一答复》显示,商务部未核发过原油、成品油仓储、批发、销售经营批准证书,也未收到过相关企业的申请,显然目前从事这类业务的交易平台都是非法经营的。

非法现货交易平台的交易模式已经违反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6号)第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与《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除依法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期货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从事期货交易的场所外,任何单位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非法现货交易平台以现货交易为名从事集中式标准化合约交易,实属非法期货交易,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款之规定,在未取得期货、原油、成品油等经营资质的情况下,现货交易平台非法从事期货交易或原油、成品油交易已经涉嫌非法经营罪。

(二) 依法提起诉讼

鉴于刑事侦查程序不一定能顺利启动,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投资者还可以选择以向法院起诉的方式弥补自身损失,以下给出几点相关建议:

1. 收集相关证据

投资者应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包括:开户的书面资料、相关交易记录、相关合同、与分析师的相关聊天记录、投入资金的记录等,如有必要,投资者可以选择公证等方式将聊天记录固定下来作为相关证据来使用。

2. 依法组织维权团队集体行动。

交易平台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中一般都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书,上面充分提示了相关投资风险。因此,从单个投资者个案来看,如果投资者不能证明交易平台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存在过错,那么相关损失可能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如前所述,遭受非法交易平台诈骗的投资者中大多数人对现货交易并不熟悉,因而投资者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想要证明平台存在侵权行为等有较大难度。但是如果有可能组织较多的投资者一起行动,不论是向公安机关报案,还是到法院诉讼,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许多。

3. 咨询专业律师或委托律师处理

正如先前案例所述,在20166月破获的一起特大现货交易诈骗案件中,400余名受害者仅有1人报案,多数人认为其亏损只是因为正常的商业风险。可见目前仍有许多投资者对非法现货交易平台的诈骗行为并不了解。介于目前有许多现货交易平台存在诈骗或违法经营的情况存在,建议投资者及时采取行动以减少自身的损失,如不能确定所签约的交易平台是否存在问题,建议向专业律师咨询或委托相关律师处理。

 

   虽然投资者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向公安机关报案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目前的实践看来,这类案件往往需要较多受害人前去报警才会立案侦查。因此,投资者如果能参考上述建议,由专业人员多种途径尝试,依法挽回自身的财产损失还是很有希望的。